-
很多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,但事实并非如此,胜负在于潜在客户的心智。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勒的研究,客户心智中最大只能为每一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。而杰克•特劳特进一步研究发现,随着竞争的加剧,最终连七个品牌也容纳不下,只能为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,这就是定位理论中著名的“二元法则”。
所谓“市场定位”就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。请注意这里的“你”并不仅仅是指你的产品,还可以是一件商品、一项服务、一家公司、一个机构,甚至是一个人,也许是你自己。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,而是围绕潜在客户的心智进行,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客户的
心智中。 处方药营销面对的客户是医生,医生的心智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,即处方反射、滴定思维和采纳周期。
处方反射:患者的具体体征和症状与医生的综合考虑之间的联系,包括一种疾病在开始治疗及以后的治疗过程中的药品选择,这一过程早于医生在医学院学习时就开始了,直到外界的某种影响改变这些习惯,这就是处方条件反射效应。要改变这种条件反射,我们需要对医生察觉和联想的过程施加影响。首先要揭开医生划分患者类别的方法;其次要好好理解,针对某一症状,医生的综合考虑究竟是什么,如何才能改变它。
“医生如何划分患者类型”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了解:医生如何识别疾病;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划分患者划分的主要类别;医生定义这些患者类型使用的标准(以便了解某一患者是否符合某个类别);治疗该患者类型的一线产品;如果一线产品达不到效果,医生将会选择什么作为二线产品。
医生划分患者类型的各种因素包括:并发症,患者是否在服用其它药物,年龄,性别,体表面积(BSA),生活方式,有无医保/是否有支付医疗费的能力。患者的分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案的选择。
例如,一名患有高血压的55岁女性患者,收缩压>180mmHg,舒张压>100mmHg,没有其他疾病的潜在症状,医生可能采用联合治疗,处方CCB和利尿剂。如果治疗效果不好,医生可能会换另一种治疗方法,即“CCB+ARB”或者三联疗法“CCIB+ARB+利尿剂”。
为了建立竞争优势,产品的特性及其所定义的患者范畴应能让医生产生处方反射效应,为此企业可选择以下策略:
1.从已有的处方适应症中认可全新的疾病类型。比如马斯平刚上市时有很多诉求,如老年患者、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、最近90天内2次以上住院……后来为了定义中重度感染这一患者类型,制定了一个评分表,宣传语为“中重度感染初始经验治疗的最佳选择”。
2.创造一个新的患者类型。比如密钙昔进入市场时最初的宣传点是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患者,结果市场反应不好。有医生提出,这个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引发的骨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,因此提出了新的患者类型——骨质疏松引发的骨头,取得了成功。
3.重新定义一个已经存在的患者类型,重新制定一个治疗途径。新癀片曾经的市场定位是“消炎止痛退热当然新癀片;快速解热镇痛,快速持久,安全有效;消炎止痛经典药物,35年临床安全有效验证”。笔者帮助重新设计的市场定位是“第一个具有选择性抑制COX-2的解热镇痛类复方制剂,胃肠道高风险患者的不二选择;国内第一个COX-2/5-LOX双重抑制剂,镇痛抗炎必备,安全方便之选”。
这里体现的市场原则是:创造一个你可能成为“第一”的新领域。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。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,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,使自己成为第一。
滴定思维:是一个涉及广泛的概念,适用于不同的产品或产品系列,其基本的思想过程是,先从没有包袱(如副作用、无药物间相互作用等)的产品开始,看看是否有效,疗效低也没有关系。然后增加用药量,直到达到治疗效果。整个过程被称之为“治疗途径”,有时称为“治疗方法”。比如,以5mg开始,然后增加到10mg;以阿莫西林开始,然后转到较强的抗生素;以利尿剂开始,然后转向更强的降压药;从熟悉的用药开始,然后尝试新的治疗方法。从疗效低、副作用低开始,到疗效高、副作用高,直到发现相对有效、中等副作用。
采纳周期:是病状和医生采用产品的一种模式。
一些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,主要由医生群体中各个医生对其产品采用速度决定。有些医生只是简单地不认可,或者不治疗有些病状。其他医生虽然承认这种疾病,但是选择“等待与观察”的做法。
另一些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,主要受到针对同类病症的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影响。在这些情况下,市场份额由产品的竞争力决定。它也将影响医生对患者的分类,并在竞争的各种治疗方法之间起到一种微妙的作用。重要的是要知道,每一位医生都有这样的习惯,即不认可和不采用高度竞争中的药品,因为处方这些药品会带来许多不便。
治疗采纳周期分为七个阶段:不能识别,不予治疗,推荐给专家,向专家咨询,治疗部分患者,治疗大部分患者,拥护。在不同治疗采纳周期,对潜在客户心智模式的推广策略也不一样:
1.不能识别阶段:重点是“告知”,帮助医生正确识别患者类型,排除不适用的患者。推广策略包括宣传疾病的危害及严重性,医生教育着重于特定的症状和指标(共识、指南、专题研修班、城市会),继续教育(CME),患者教育,问卷调查,国外文献选编,提供检测、诊断、治疗的手段或小工具等。
2.不予治疗阶段:重点是“专业帮手”,帮助医生准确掌握应对问题和处理副作用的方法,降低风险使转变更加容易,这个阶段的客户像小孩学走路,重要是不要摔跤。推广策略是提供诊疗常规或者专家共识,使其了解治疗方案,进行病例分析等。
3.推荐给专家(转诊):重点是“小心搀扶”,提高医生的信心,剔除不合适的患者,简化治疗方案,减少转变的风险性,这是处方改变的最重要阶段,产品满足简单、安全的要求医生就会转变。推广策略是提供样品试用,采用临床观察,选定最为合适的患者类型,鼓励其尝试应用于患者,经常的跟进,探讨疗效、产品宣传单页讲解等。
4.向专家咨询(会诊):重点是“定心丸”,找出哪些因素令医生感到不适,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性。推广策略是相应科室专家的会诊、讲座和带教,强化日常拜访和跟进,地区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协访,及时处理客户反应,让客户可以随时找到你。
5.治疗部分患者:重点是扩展适应症、差异化服务,确认原因如果是竞争因素,确定医生当前如何定义患者类型,并安排治疗方案的(寻找“蓝海”)。推广策略为,通过第三方调查,了解医生对现有患者的分类,哪些患者在使用?哪些没有使用?对客户开展“DA(文献)+针对性拜访+科会+有针对性的会议+典型病例讨论+沙龙+联谊”;临床病例收集+论文征集+文章发表;患者教育资料(减少处方的麻烦);积极的会议(发挥关键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)和销售活动(如故事销售);有特色的小礼品引爆眼球;差异化拜访和服务。
6.治疗大部分患者:重点是“树篱笆”,增加医生治疗的信心,让医生对药品保持良好的感觉,使医生的工作更加轻松,将治疗的风险性降低至零,增加医生转变处方的风险性。推广策略是请医生做患者教育,临床观察,病例分析,进修计划,国内、国际会议等。
7.拥护:重点是“建立伙伴关系”,辅导并准备使其加入“讲者”计划,与医生个人价值并联。推广策略为院内开展住院医生、进修医生、科室间的交流;邀请讲学;患者教育;到下级医院巡诊、会诊;圆桌会议交流,总结经验,发表文章;牵头特别课题(新卖点)临床试验或发表文章;附加价值服务,如与媒体合作;热线电话等。
第1到第5属于治疗采用阶段,第4到第7属于竞争定位阶段。前者重点卖治疗方案,通过帮助医生识别和治疗更多的患者,显著提高销售业绩,不依赖竞争手段。后者主要卖产品,可以通过特定的治疗方式的变化,扩大适用患者的类型,从而提高销售额,增加竞争优势。我们要做到的是,尽力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治疗采用阶段而不是竞争阶段,因为这样花费的力气最小,竞争最少,即找到我们的“蓝海”,而不要贸然的进入“红海”。
[结语] 仿制药和中成药学术推广的创新,需要我们走进潜在客户医生的心智中,更好地理解医生,体会医生的现实处境,感知处方反射、滴定思维和采纳周期对医生心智模式的影响,准确分析医生心智模式的变化,通过策略和方法让产品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成为医生的“知心爱人”!请记住,学术推广创新的方法来自于潜在客户的心智中,而不是产品本身。
武汉大学MBA,14年来一直奋战于处方药医院营销的一线,从医药代表、高级医药代表、销售主管、销售经理、 销售总监、培训总监,一直从事销售与销售管理工作。14年来只干了一件事,就是与处方医生打交道;14年来只想一件事,就是如何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处方医生;14年来只追求一个目标,就是成为处方医生的“知心爱人”。14年来全国拜访过至少8000名以上的医生,涉及医院的所有科室,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还在以每个月50人次以上的速度增加。 “拜访医生、知心、读心、攻心、赢心是我的目标,也是我现在工作最大的乐趣,希望能够有机会将这个乐趣与大家分享 ! 讲师专栏:http://space.chinamsr.com/zuohua 最新课程:http://e.chinamsr.com/course/1/course_info_204.html